众所周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了更多的网友展示自我、畅所欲言的机会。但不得不说,这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仗着“yan lun zi you ”的口号撑腰,背地里却在做一些藏污纳垢、随意泼脏水之事。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泛滥,直接导致了广大民众对于“网络实名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似乎是出于“顺应民意”的考虑,近日我们发现有关部门已经动手了。
实名跟帖,并非猝不及防
就在昨天(25日)上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自2017年10月1日起,各大网站不得再向未认证zhen shi shen fen 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并加强了对于“弹幕”的管理,要求提供弹幕服务的网站要在同一平台和页面中同时提供与之相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根据网信办介绍,本次《规定》将采取“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即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上发表意见时必须要在网络后台等级自己的zhen shi shen fen ,包括提供shen fen zheng 等必要zheng jian 、手机号码甚至是住址等,但在实名后,网友在公开发言时依然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据悉,这样做能够尽量维护网民朋友们的个人信息安全。
实际上,“网络实名制”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2012年,《全国ren da chang wei 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当中就已经明确了此事,而随后2014年的“微信十条”、2015年的“账户十条”以及今年早些时候才刚刚亮相的《网络安全法》也都始终强调了zhen shi shen fen 认证的重要性。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第三届互联网企业发展论坛上所做的介绍,如今国内7.5亿的网民数量已经让这个巨大的“网络社会”变得并不虚拟。因此网络的实名制,势在必行!
“网络水军”恐成最大输家!
新规的出台,无论是对于净化网络环境还是优化网民质量来说,都算得上是一件大好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谁会成为输家呢?或许正式我们熟悉的“水军”。他们由网络公关公司雇佣,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这些受雇人员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以各种手法和名目在各大互联网论坛上发帖,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
而根据有关《规定》的介绍,10月1日正式实施后,全网将禁止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以及其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非法牟利,明确要求不得以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通过国家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会建立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单干和失信黑名单,从而加强对于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管理监督和失信惩戒。
水军、喷子、键盘侠的泛滥已经让整个网络呈现出一种浮躁与不健康的状态。而随着新规的出台, 我们发现如今在治理这方面乱象的时候,我国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对于跟帖、弹幕这些服务的提供者,我们有《新规》对其非法牟利进行约束,而对于造谣、煽动情绪者本身,2013年公布的相关法律中也将“fei bang xin xi 被转发达500次可判刑”纳入到了体系之中。当然,除了以上的内容之外,我国《刑法》更是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
不得不说,多重法律法规的出台,已经极大地压缩了这些“键盘斗士”的生存空间,而如今跟帖实名制的拍马赶到也让这一切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面临着如此强大的压力,这一次,“网络水军”可能真的要投子认负了。
外来和尚?美、韩的例子或许值得反思
网络实名制大幕拉开,水军、喷子瑟瑟发抖,但由此也引出了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网络暴力减少了,那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谁来保障?又是否会出现被滥用的情况呢?”提到这个,笔者想到了前几天在网络上被热炒的一个案例,某网友在互联网上针对某医院饭堂的定价和食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随后他就因为自己的言论而被当地派出所以造谣等罪名拘留。虽然事件的最后,有关责任人得到了停职处理,但不得不说,这件事还是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而事实上,中国也并非是首批提及网络实名制的国家,美国与韩国早就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只不过目前均已叫停,而这其中“信息安全”都是相当重要原因。
我们以韩国为例,早在2007年,韩国就已经通过《信息通信网法》正式确立了网络实名制,只不过在经历了5年的磨合之后,最终其还是在2012年时被正式废除了。要知道,韩国引入网络实名制的初衷与中国十分相似,都是为了打击盛行的网络暴力、网络犯罪以及各种造谣、诽谤、虚假消息传播等不良事件。因此《信息通信网法》的废除,其实对于中国目前的网络实名制,也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导致其废除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网民对于“信息安全以及yan lun zi you ”方面存在疑虑。不少人认为这一做法可能会导致yan lun zi you 的萎缩、个人信息的暴露、以偏概全,是对“有良心的因特网公众”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实行网络实名制,每个人的网上活动都有记录,会在国家层间上形成一个“恐怖的监视社会”。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有着同样的疑虑。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从起初的一片蛮荒做到如今令世界侧目。我们在肯定其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如今它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过载”现象,整个网络环境也继续一些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进行调节。因此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一次“跟帖实名制”是健全网络社会的一个好的开始。当然有了好的开始,后续的问题也同样值得深思,“实名制铁幕”下的信息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或许会成为我们关注的下一个话题,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名正”真的能够“言顺”吗?或许需要在坐的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