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英特尔终于把自己的i3 7350K处理器上架了,这款处理器是英特尔第一次把不锁频的K系列下放到i3上。不过,这不是7350K的全部——这颗处理器单线程效能简直是逆天的存在,甚至可以比肩i7 7700K,超过Ryzen 1800x。
小编把7350K的几个单线程测试成绩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货究竟有多么不可思议。首先是Cinebench 11.5,这个成绩大致与7700K相媲美,较Ryzen 1800x基本持平;而在SuperPi测试中,i3 7350K也是彻底超越了Ryzen 1800x!实际上,在几乎所有的单核心相关测试中,i3 7350K都不遑多让,甚至可以干掉对方的旗舰型号产品。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个中端处理器,为什么特别要强调单核心性能呢?难道就是为了评测时能够突出自己某一方面的强项?
小编先来说说“核心和线程”的概念,核心好理解,就是同一个CPU下有几个物理内核,家用电脑一般也就是2至8个最多了,线程则是在这些物理核心的继续上虚拟出来的另外一个核心。如果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看,每个任务都以线程为基础执行的,无论这个线程是真的物理核心还是虚拟出来的哪一个,一个任务安排给一个线程来计算就是了。
看起来,每个分配出来的任务都是由一个线程来负责运算,但这并不意味着1+1+1+1+1大于5。因为毕竟线程是虚拟建立于物理核心基础上的,所以最多是一个百分比的性能、效率提升,而不是成倍的效能增长。什么?听不懂?
好吧,假设各位都在工地打工,每个人分配工作是搬砖头(单核心),一个人一只手搬砖,一小时搬10块(1线程),两只手一起搬是15块(2线程),这样好理解多了吧?当然,这个工地不可能就你一个人搬砖,可能是两个、三个、四个。每个人都是同等的搬砖效率,这就是多核心多线程。
那你一定认为多核心多线程的处理器就是最好的了对吧?也不尽然。在任务分配上,工头(程序)安排的是否合理,如何安排,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搬砖的效率(性能)。比如说无论你肌如海绵枯瘦如柴,还是壮如牛、身如钢铁(相当于处理器频率高低,后面小编会说到),每小时搬10个砖头,但是工头认为目前运送砖头的这个路线只能允许你一个人来回搬动,那么,他就指挥你一个人干,其他人再壮、再有力气,也只能旁边看着了。
换个角度,假如这个工地同一时间需要快速搬大量的砖,那么就需要多个人干同一样工作,这就是多核心多线程的作用。
显然,这个核心线程的利用率最终是依靠程序的需求决定的。那问题也随之而来了,究竟什么类型的应用要依靠单核处理、什么时候又需要多核心协同作战?对于大部分程序而言,都是计算密集型的应用。比如应用的GUI绘制、编/解码、复杂的结构数据运算、物理结构计算(游戏需要这两部分),这些理论上都是优先单核心进行计算的。
因为对程序员而言,编码一个程序,复杂度越低难度就越低、同时可以最大可能提高能耗比(运行效率)。这个时候,单核心是否强壮如牛(频率够高)就非常重要。只有在单核心无法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才会将来不及计算的任务分配个别的核心线程去处理(大型游戏)。另外按道理来说,每运行一个程序,系统就应该调度一个核心线程分配,然后这些同时运行的程序按照占用资源的多少被执行动态的分配,至于效率高低,那要看操作系统的调度能力了。
喏,这就是码农的心声
总结一下,处理器首先要看中单核心的运算能力,然后考虑多核心多线程的总体性能。相信这时候肯定有人说,你哔~了这么多半天,到底选哪个?给哥个痛快的!那好,小编继续把没说完的告诉大家。
日常应用追求频率更高(身体更壮)、构架更新的处理器(注:更高的频率也能一定程度弥补核心线程不足的问题),价格适中即可,不要过分贪大求全;每天大型游戏、视频剪辑等,多线程处理器更适合你。
另外要提醒一点,单线程应用中对内存和硬盘的传输速度要求有限,多线程复杂应用不仅仅是处理器一个部分的事情,内存(大容量高频率)、超强的磁盘性能也必不可少,这需要完整的一套体系互相匹配才可以。还有一点,多媒体指令集比如Intel的AVX2等等,对应用有非常大的效率提升作用,这一点也需要考虑进去(程序支持哪种指令集)。
因此,英特尔的7代酷睿i3 7350K单线程性能表现逆天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凭借着超高主频,也可以弥补一部分因为核心数量偏少造成的性能缺失。
常用单线程应用:解压缩、视频编解码、图片编辑、办公应用、影音娱乐、游戏
常用多线程应用:大型游戏、视频剪辑、虚拟机等专业应用
其实一般应用需求中,60%以上的情况都是单核心性能决定了处理器的表现。好了不说了,小编继续搬砖去,今天的砖还没搬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