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发布 10 周年让很多人感叹时光飞逝,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因为这台设备的出现,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如今 10 年之后,很多人还是非常想知道 iPhone 是如何诞生的。其实 iPhone 是苹果工业设计多年努力工作的成果。面对开发终极智能手机的严峻挑战,他们费尽心思,测试多个原型设计,进行大量 CAD 设计。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传记作家利安德·卡尼(Leander Kahney)一起来了解第一代 iPhone 的诞生记(下)吧:
Jony Phone
到 2006 年 2 月,设计团队又反腐重新设计了好几次。乔纳森对团队的工作进度感到不满意。在某次头脑风暴会议上,他要求设计师 Shin Nishibori 以及索尼的风格来寻找设计灵感,尝试进行一番设计。然后他明确要求,不可以抄袭索尼,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注入更多新鲜、有趣的东西。
Shin Nishibori 进入苹果工作之前,在日本就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年轻设计师。自 2001 年,Nishibori 在苹果工作设计的产品或多或少都会有索尼和日本的痕迹。乔布斯、索尼和其他苹果设计常常毫不掩饰他们对日本简单美学的钦佩之情。
2006 年 2 月和 3 月,Nishibori 设计制作出多台手机,它们都带有当时索尼产品的某些元素。Nishibori甚至会在背面加上索尼的logo,只有其中一个的logo比较例外,是 Jony 而不说 Sony。
后来在苹果和三星的世纪之战中, Nishibori 的其中一台“索尼”手机还被拿出来,以证苹果乔纳森的设计团队并不是自己开发了 iPhone,而是抄袭了其他公司的设计。但是苹果则成功地为自己辩护,称Sony/Jony设计只是在他们已经设计的设备上,使用和索尼风格相似的修饰。苹果律师指出,Nishibori 的设计是不对称,而在已经发布的iPhone中,苹果没有没有采用索尼式的按键和开关。
2006 年 3 月初,面临 P1 的开发迟迟没有进展的局面,Richard Howarth 开始消沉。将 P1 和 Nishibori 的索尼式设计进行对比之后,Howarth 对它的尺寸不满,也很想知道 Nishibori 是如何让设备变得更薄的。在给乔纳森的一封邮件中,他是这么写的:看过 Shi 设计的索尼式设备,他能够设计一个看起来要小很多的设备,而且设备整体形状看起来更好,更适合放在口袋里,更适合放在耳边接听电话。
“我还担心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侧边切割音量键,那么挤压铝的创意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好像形状也不对。我们要是想加入更多东西的话,它可能连形状都没了,这可就太糟糕了。”
Satzger 记得一开始团队对使用两款异形玻璃来设计的想法非常感兴趣。他们制作的原型机中就有一款使用分离式屏幕,上层是屏幕,下层是基于软件的触控板,它能够根据功能变化,可以是拨号盘、也可以是键盘。问题是,制作曲面玻璃的难度也很高。
虽然在后来的开发中,Howarth 会使用 Extrudo 的设计来作为对比,不过工程测试已经证明了 Sandwich 式设计才是正确的方向。可是 Sandwich 设计的功工程原型机的得到了一份不好的报告:这些原型机太大太厚。苹果终于明白,他们无法在一个满意的机身设计里整合他们想整合的技术,所以他们决定把 Sandwich 设计也毙掉。
“我们对天线知之甚少。我们对音频知之甚少。对于如何把这些技术都整合进去,我们也是知之甚少。”某苹果前高管如是说,“虽然可行,但是没有什么吸引力。”
重新设计
被逼近死胡同的乔布斯团队决定从头再来。这次他们想起来在开发初期就制作的一个机型,这个机型被淘汰是因为他们决定选择了 Sandwich 和 Extrudo。
这个开局就被淘汰的机型看起来确实和后来发布上市的机型很像,屏幕正面就只有 Home 键。趣形背面与屏幕无缝贴合,像第一代 iPod。更重要的是,它有乔纳森所说的“无边泳池”的特点。不亮的时候,它看起来就是一整块漆黑的面板,亮着的时候,屏幕看起来好像是从里面显示出来的,非常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