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商务部发布了《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7)》,报告中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年商品零售额近 29.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4%。从 2016 年下半年以来,实体零售出现结构性回暖迹象。
2016 年便利店、购物中心、超市销售额增长较快,而专业店及大型百货的增速相对较慢。面对网络零售的消费分流,实体零售在经历转型升级阵痛之际,不同业态的发展出现了明显分化。随着大型购物中心“跑马圈地”的黄金时代过去,城市中心型商业逐渐趋向饱和。数据显示,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社会商业支出总额的 60% 左右,而这一占比在中国目前还不到 30%,可见社区商业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社区商业是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对象,为半径san gong 里以内的消费者提供便利和服务,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日常消费问题的业态。我们最为常见的,当然就是开在小区、居民区旁边数量众多的零售小超市。最近几年,这类社区零售正在迅速增加,同时,小型零售又面临着需要额外支出人力成本的困局,于是“无人超市”的概念,开始真正被炒热起来。
广州、中山和上海等少数城市的朋友,可能已经见识到某些被称为无人超市的社区零售模式了。在广东中山,这种概念店通常是一个小型封闭空间,像一个商柜盒子,里面没有店员,只有监控系统、识别系统和基于移动扫码的支付系统,缤果盒子就是其中一类。
当你进入缤果盒子这类无人超市买东西时,它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微信扫描二维码并注册,开门;
从货架上选商品;
把选好的商品放到收银台的商品识别区,旁边屏幕即同步显示出商品账单;
手机扫描二维码买单;
在门口再次接受一次检测,即可出门;
整个购物流程,可以完全实现顾客自助,而它的技术基础就是每件商品上贴着的一个特殊贴条——基于 RFID 技术的商品标签,RFID 即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用在图书馆、大型超市、自动门禁等场景之中。
缤果盒子正是通过安装多个传感器,通过和标签的交流而确认商品信息。不过这种模式其实也有不少漏洞,首先 RFID 识别的是标签而不是商品,如果坏心的顾客撕掉标签,就能直接拿走商品出门。另外,每次扫码开门,打开门之后,系统也无法辨认进去多少人。想要弥补这些漏洞,还是得靠后台监控,比如安装多个摄像头进行监控,并且把无人超市的地址,选在一些高级小区,客流量固定而且覆盖的顾客范围也固定,相对好防范一些。
对于零售商来说,要不要加入无人零售,什么时候加入,选择哪家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是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决策了。毕竟,无人零售可能为他们现在所在的行业带来重大的变化。
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种 RFID + 物联网的模式也显得非常过时,各种限制都很多,表面上节省了前台人力,实际上后台人力没减,在后发者的眼中,人工智能才是无人零售业真正的方向。
与人工智能结合,无人超市可以做到有卷积神经网络的大脑,有机器视觉的眼睛,有语音识别的耳朵,有定向声源的嘴巴,整个门店都是 AI。
2012 年创业于上海的深兰科技正在训练其人工智能系统,以让这套系统完全适应于即将投入应用的无人零售方案中。什么机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听起来很复杂,但这套方案的体验其实非常简单:
在门口扫描手掌,注册;
扫手进门,选购商品;
拿了就走,无需结算,支付宝直接扣款。
大家应该都看出来了,这整个人工智能零售最强的一环,就是“拿了就走,不用结算”。深兰将这一模块独立出来称之为“Takego”结算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 + 深度学习 + 机器视觉 + 生物识别 + 生物支付,无论是对来店顾客的身份识别,还是对大量不同商品货物的精准识别,都更加完美,体验也更加便捷。整套无人系统,称为“quiXmart 快猫”无人值守智能零售系统。
这套系统也跟亚马逊正在尝试推行的 Amazon Go 无人零售模式非常像,未来双方或有一战,但是目前,据有关消息显示,Amazon Go 还无法真正开放应用,而深兰科技的“Takego”+“快猫”已经达到落地应用的阶段,已经和多家客户签约。包括:品牌商娃哈哈、伊利、光明、周黑鸭、来伊份、良品铺子;零售商永辉、苏宁、良友、好德、罗森;线上电商(转线下)三只松鼠、扫货特卖等等。
深兰 CEO 陈海波表示,只有人工智能的方向才是他认为的智能零售解决方案。“我们认为未来店铺应该是活的,有自己的大脑,可以基于对用户、商品、需求、习惯的精准识别和分析完成零售。”
实际上,人工智能确实是目前无人零售最被看好的技术解决方向。在国内除了深兰科技,还有阿里巴巴的“淘咖啡”,国外有 Amazon Go,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研发方向,即便缤果盒子等,也在加紧人工智能方向的研发。
到未来,整个数字平台、技术平台、支付平台都将只是基础,并不是服务商带着这些智能系统去经营多少家无人超市。未来的场景应该是这样:每一个想开和有能力开店的人,都能轻松经营自己的人工智能零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