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国》游戏中,我们可以招募到众多大名鼎鼎的武将和名士,商鞅、白起、李牧、孙膑等等,这些古人的“大名”,实际上和我们现代人的姓名形成有所不同。
在古代,人们命名都有姓氏,但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就比如说商鞅,我们如今叫他商鞅,也可以叫卫鞅(游戏中出场时他就叫卫鞅),一些作品中也称他为“公孙鞅”。
事实上,商鞅之“商”是由于其封地在商地,号为商君;而卫鞅之“卫”则是由于商鞅为姬姓,卫氏,因此为卫鞅。也就是说“卫”才是他的“氏”;之于公孙鞅,就是因为他也是卫国公室的后裔,也算作“公孙”,称为公孙鞅。
(商鞅,姬姓,又称卫鞅、公孙鞅)
那么先秦的姓氏是如何形成的,而作为最终统一六国的秦国,其王室又都是什么姓氏呢?
在先秦时期人们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姓”的由来代表着一个人的血缘,是用来辨别婚姻的,而“氏”主要的来源是封地,是用来区别贵贱的。顾炎武在《原姓》中认为氏是可以变更的,姓则永远不能变化(“姓千万年而不变”),比如姬姓,这是周朝的国姓,周朝分封出来的吴国、鲁国、燕国等诸侯国,国君也都是姬姓,同姓的人不能结婚,这明显是为了优生优育考虑。
(燕太子丹,姬姓燕氏)
“氏”用来区别贵贱,顾炎武在《原姓》中写道:“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成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就是说虽然每个人都有姓氏,但氏区分贵贱,而国君最为尊贵,因此不需区分,也就不称氏。次一级的公子也不称氏,要称公子。
秦始皇嬴政,为嬴氏,但实际上在当时应以国代氏,叫作秦政。齐桓公小白是姜姓吕氏,但没人会称他为吕小白,要以国为氏,即齐小白,在他即位前是个公子,也称作公子小白。
到了卿大夫,就主要用氏了,比如管仲就是管氏,姬姓。
而对一般平民,则以职业来作为名前标识的最多。比如“师”在先秦是指乐手,因此很多乐手都被称为“师某某”,后来甚至有些世代为乐手的家庭干脆就以“师”为氏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平民就没有姓氏,只不过是没有被记录下来罢了,真正没有姓氏的只有奴隶,尤其是世代为奴的。
(公子虔,嬴姓,秦献公之子)
秦国王室究竟什么姓氏呢?最常见的说法是秦国为嬴姓赵氏,或赢姓秦氏。
秦王嬴政在赵国做质子的时候曾化名赵政,有可能是因为随母族赵姬的原因。事实上,秦国先祖虽然发迹比赵氏一支要稍晚点,但后来居上,到秦襄公在位期间,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而赵的一支到战国时期才成为正式诸侯。赵可以说远不及秦的久远,秦没有氏赵的道理。嬴姓赵氏值得商榷。
而秦氏的最主要族源是来自于秦国公族,因此称秦国为“嬴姓秦氏”可能更严谨一些。